念珠菌性敗血癥的癥狀是什么?念珠菌性敗血癥怎么治療?

念珠菌性敗血癥的癥狀是什么?念珠菌性敗血癥怎么治療?

念珠菌性敗血癥

  念珠菌是真菌中的一屬,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在條件適宜時,尤其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皮膚、粘膜和內臟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癥。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器官移植,導管技術,靜脈高營養等治療手段的開展,以及腫瘤、白血病、腦血管病、嚴重燒傷,艾滋病等病種的增多,條件致病菌的院內感染,包括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菌血癥均呈增加趨勢。

目錄

1.念珠菌性敗血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念珠菌性敗血癥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念珠菌性敗血癥有哪些典型癥狀
4.念珠菌性敗血癥應該如何預防
5.念珠菌性敗血癥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念珠菌性敗血癥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念珠菌性敗血癥的常規方法

1.念珠菌性敗血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念珠菌雖是人類呼吸、胃腸、泌尿生殖系統的常在寄生真菌,健康宿主中致病力極低,機體防御力一旦減弱,打破了宿主與致病菌間的平衡,如局部pH、營養、微生物菌群等環境變化,以及抑制殺滅真菌的正常防御力下降,真菌致病力增強等,即可入侵組織而致病。引起淺部直至嚴重深部播散感染,甚至致死。

2.念珠菌性敗血癥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念珠菌性敗血癥可并發心力衰竭;黃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癥與DIC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由于心室收縮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臨床表現主要是呼吸困難,無力而致體力活動受限和水腫。該病的治療應包括防止和延緩心衰的發生,緩解臨床心衰的癥狀,改善其長期預后和降低死亡率。

  黃疸: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癥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34-51)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機體代謝功能發生嚴重紊亂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簡稱肝衰竭。肝衰竭發生于許多嚴重的肝臟疾病過程中,癥候險惡,預后多不良。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一個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因腎循環衰竭或腎小管的變化而引起的一種突發性腎功能乎完全喪失,因此腎臟無法排除身體的代謝廢物。當腎臟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時,會導致毒素,廢物和水份堆積在體內,而引起急性腎衰竭。患兒出現氮質血癥、水及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1992 年中國腎病學界討論規定, ARF 時血清肌酐(SCr)值應每日上升 44~88μmol/L (0.5~1.0mg/dl)。

  呼吸窘迫癥:呼吸窘迫癥(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個類型由于各種原因(除外左心衰竭)引起肺臟內血管組織音液體交換功能紊亂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順應性減低肺泡萎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以嚴重低氧血癥和呼吸極度困難窘迫為典型癥狀

  DIC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質入血,從而引起一個以凝血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征的病理過程(或病理綜合征)。在微循環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時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纖溶)過程加強,導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礙和貧血等臨床表現的出現。

3.念珠菌性敗血癥有哪些典型癥狀

  念珠菌感染臨床早期診斷十分困難,應引起高度重視,除積極及時做相關病原學檢查外,下列臨床特點可能與該病有關:

  1高熱不退

  2胸部X線攝片見雙肺片狀、絮狀陰影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

  3血片、骨髓片找到霉菌孢子,特別是發熱期采集標本陽性率更高

  4霉菌培養陽性,但本組檢出陽性率較低。

4.念珠菌性敗血癥應該如何預防

  (1)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

  (2)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恢復生理屏障的防病能力,同時注意防治口腔、咽、陰道的霉菌感染。

  (3)治療原發病:如白血病、腫瘤患者病情控制后,機體免疫力增強,這也是預防治療霉菌感染的關鍵之一,是治療的最終目的

  1.控制傳染源。對已發生的癤腫,不要擠壓,也不要過早地切開,以免念珠菌擴散而形成念珠菌性敗血癥。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受損;及時發現和處理感染病灶;各種診療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要求;合理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廣譜抗生素,在應用過程中應嚴加觀察,特別注意有無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2.保護易感人群。對易患念珠菌性敗血癥的高危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念珠菌性敗血癥征象或疑似病情時要積極檢查果斷處理。做好嬰兒室、手術室、外科病房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的消毒隔離,以防致病菌引起交叉感染。燒傷病房及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療或骨髓移植時應采取嚴密隔離;傳染病房住有或曾住過念珠菌性敗血癥患者的病房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以防耐藥的金葡菌、綠膿桿菌及真菌等蔓延。工作人員中有慢性金葡菌攜帶者應暫時調離病房并予治療,以保護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免受感染。對部分患者可考慮應用免疫增強劑。

5.念珠菌性敗血癥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常用血液檢查

  血常規尤其是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的檢查,可提示念珠菌感染的程度,但獲得陽性病原菌對診斷和治療均至關重要。為提高病原菌培養的陽性率,臨床上應注意送檢標本要及時(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要多部位留取標本(如血、尿、便、骨髓、痰、分泌物等);標本的送檢量不能太少(如血標本的送檢血量最少要達到培養基的1/10,即5~10ml)。

  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顯著增高,達10~3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現明顯的核左移及細胞內中毒顆粒。少數革蘭陰性念珠菌性敗血癥及機體免疫功能減退者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稍減低。

  結合臨床特點,必要時需多種可疑菌同時培養(普通念珠菌、厭氧菌、L型念珠菌、真菌等)同時送檢。分離出病原后還應做藥敏試驗。

  二念珠菌培養:

  1.血和骨髓培養:

  同位素培養儀、氣相譜儀、Malthus培養儀等特制的儀器進行血培養,有致病菌生長是確診念珠菌性敗血癥的重要依據,但一次血培養不一定能獲陽性結果,故需在身體不同部位連續采血3次(每次相隔10~15分鐘)以上。盡量爭取在應用抗生素之前及寒戰高熱時采血,已用抗生素者宜在培養基中加入硫酸鎂、β內酰胺酶、青霉素酶、對氨苯甲酸等以破壞抗生素便于念珠菌生長,或避開血中抗生素的高峰濃度時間抽血或采用血塊培養法。若靜脈血反復多次培養陰性時,可抽動脈血培養;有條件的實驗室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擴增法(PCR)做念珠菌L型、厭氧菌及真菌培養。骨髓培養陽性率略高于血培養。如為條件致病菌應兩次血培養獲同一念珠菌,或血培養與胸水、腹水、腦脊液、尿、膿液等培養結果一致才有診斷價值。采用集菌法念珠菌培養可提高念珠菌濃度,有助于念珠菌生長。自動血培養法有助于早期檢出念珠菌,可用于念珠菌的快速診斷。

  2.膿液或分泌物培養:

  原發感染灶的膿液或分泌物培養有助于判斷念珠菌性敗血癥的病原菌。遷徙性病灶的膿液或分泌物念珠菌培養則有助于確定念珠菌性敗血癥及其病原菌:

  (1)免疫熒光和ELISA抗原檢測;

  (2)銦標記的免疫球蛋白檢測。

  3.血液念珠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對于念珠菌性敗血癥來說,這是最有價值的檢查項目。自身菌血清凝集試驗 用病人血培養獲得的念珠菌作抗原檢測病人血清中的凝集抗體。在血培養有條件致病菌生長而難以判斷其是否為致病菌時。

  4.其他輔助檢查:

  腸球菌念珠菌性敗血癥肺部感染時X線可見肺部浸潤陰影。

6.念珠菌性敗血癥病人的飲食宜忌

  1在飲食上要保證各種營養成分的供給,宜多食富含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鐵較多的蛋類、牛奶、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海產品等。

  2抗氧化劑對念珠菌性敗血癥有很好的緩解和預防功效。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有:

  1) 黃色水果:如柑橘、芒果、柿子、杏中含有β-胡蘿卜素,木瓜、西瓜、紅柚中含有番茄紅素。

  2) 天然維生素C水果:紅棗、獼猴桃、山楂、柑橘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C,不僅具有正常的營養功能,防止念珠菌性敗血癥,而且是天然抗氧化劑。

  3) 干果:干果中(如核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能補充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

  4) 紅色水果。

7.西醫治療念珠菌性敗血癥的常規方法

  念珠菌念珠菌性敗血癥治療成功的關鍵為早期診斷,盡可能停用或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藥量,及時、有效地應用抗真菌藥物。二性霉素B治療包括念珠菌念珠菌性敗血癥在內的深部真菌感染的成功率為46%,加用5-Fu可提高療效;近來多主張使用氟康唑,它是一種水溶性三唑類抗真菌藥,血漿半衰期長,組織吸收好,副作用少,已成為二性霉素B的替代藥物。本組氟康唑療效尚可,治愈率達55%。治療主要是抗真菌藥盡早使用,且用量要足,療程要長,同時條件好的患者加用干擾素、胸腺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糾正免疫功能,可進一步提高療效。